《小儿垂钓》中有儿童的乐趣的诗句是:“路人借问遥招手,怕得鱼惊不应人。”路人向小儿招手,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,那小儿却“怕得鱼惊不应人”,怕惊了鱼而不说话,真是活灵活现、惟妙惟肖。
【原诗】:小儿垂钓
作者:胡令能
蓬头稚子学垂纶,侧坐莓苔草映身。
路人借问遥招手,怕得鱼惊不应人。
【赏析】: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。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,没有刻意的雕饰,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,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、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。“蓬头”写其外貌,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,天真可爱。“纶”是钓丝,“垂纶”即题目中的“垂钓”,也就是钓鱼。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,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,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。“学”是这首诗的诗眼。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,所以特别小心。在垂钓时,“侧坐”姿态,草映其身,行为情景,如在眼前。“侧坐”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。侧坐,而非稳坐,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。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。“莓苔”,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,从“莓苔”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,更是一个鱼不受惊、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,为后文所说“怕得鱼惊不应人”做了铺垫。“草映身”,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,它在结构上,对于下句的“路人借问”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──路人之向小儿打问,就因为看得见小儿。
【作者简介】:胡令能(785-826年),唐诗人,隐居圃田(河南中牟县)。唐贞元、元和时期人。家贫,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,人称“胡钉铰”。胡令能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,生活情趣很浓,现仅存七绝4首。唐贞元、元和时期人。莆田隐者,唐诗人少为负局锼钉之业。梦人剖其腹,以一卷书内之,遂能吟咏,远近号为胡钉铰。诗四首,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、精妙超凡,不愧是仙家所赠之诗作。
1. 《池上》 白居易 唐 小娃撑小艇,偷采白莲回。
不解藏踪迹,浮萍一道开。 2. 《小儿垂钓》 胡令能 唐 蓬头稚子学垂纶,侧坐莓苔草映身。
路人借问遥招手,怕得鱼惊不应人。 3. 《清平乐·村居》 辛弃疾 宋 茅檐低小,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,白发谁家翁媪。
大儿锄豆溪东,中儿正织鸡笼。 最喜小儿亡赖,溪头卧剥莲蓬。
4. 《宿新市徐公店》 杨万里 宋 篱落疏疏小径深,树头花落未成阴。 儿童急走追黄蝶,飞入菜花无处寻。
5. 《舟过安仁》 杨万里 宋 一叶渔船两小童,收篙停棹坐船中。 怪生无雨都张伞,不是遮头是使风。
6. 《稚子弄冰》 杨万里 宋 稚子金盆脱晓冰,彩丝穿取当银铮。 敲成玉磬穿林响,忽作玻瓈碎地声。
7. 《初夏睡起》 杨 简 (一说杨万里) 梅子流酸溅齿牙,芭蕉分绿上窗纱。 日长睡起无情思,闲看儿童捉柳花。
8. 《四时田园杂兴》其一 范成大 宋 昼出耘田夜绩麻,村庄儿女各当家。 童孙未解供耕织,也傍桑阴学种瓜。
9. 《所见》 袁枚 清 牧童骑黄牛,歌声振林樾。 意欲捕鸣蝉,忽然闭口立。
10. 《村居》 高鼎 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,拂堤杨柳醉春烟。 儿童散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。
村居 【清】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, 拂堤杨柳醉春烟。
儿童散学归来早, 忙趁东风放纸鸢。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, 侧坐莓苔草映身。
路人借问遥招手, 怕得鱼惊不应人。 宿新市徐公店·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,树头花落未成阴。
儿童急走追黄蝶,飞入菜花无处寻。 四时田园杂兴·夏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,村庄儿女各当家。
童孙未解供耕织,也傍桑阴学种瓜 清平乐·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,溪上青青草。 醉里吴音相媚好,白发谁家翁媪? 大儿锄豆溪东,中儿正织鸡笼。
最喜小儿无赖,溪头卧剥莲蓬。
1. 《池上》
白居易 唐
小娃撑小艇,偷采白莲回。
不解藏踪迹,浮萍一道开。
2. 《小儿垂钓》
胡令能 唐
蓬头稚子学垂纶,侧坐莓苔草映身。
路人借问遥招手,怕得鱼惊不应人。
3. 《清平乐·村居》
辛弃疾 宋
茅檐低小,溪上青青草
醉里吴音相媚好,白发谁家翁媪。
大儿锄豆溪东,中儿正织鸡笼。
最喜小儿亡赖,溪头卧剥莲蓬。
4. 《宿新市徐公店》
杨万里 宋
篱落疏疏小径深,树头花落未成阴。
儿童急走追黄蝶,飞入菜花无处寻。
5. 《舟过安仁》
杨万里 宋
一叶渔船两小童,收篙停棹坐船中。
怪生无雨都张伞,不是遮头是使风。
6. 《稚子弄冰》
杨万里 宋
稚子金盆脱晓冰,彩丝穿取当银铮。
敲成玉磬穿林响,忽作玻瓈碎地声。
7. 《初夏睡起》
杨 简 (一说杨万里)
梅子流酸溅齿牙,芭蕉分绿上窗纱。
日长睡起无情思,闲看儿童捉柳花。
8. 《四时田园杂兴》其一
范成大 宋
昼出耘田夜绩麻,村庄儿女各当家。
童孙未解供耕织,也傍桑阴学种瓜。
9. 《所见》
袁枚 清
牧童骑黄牛,歌声振林樾。
意欲捕鸣蝉,忽然闭口立。
10. 《村居》
高鼎 清
草长莺飞二月天,拂堤杨柳醉春烟。
儿童散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。